追討加班費的時效
追討加班費的時效為,如果員工申請勞動仲裁的,則仲裁時效是一年;如果員工向法院起訴的,則訴訟時效是三年,均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那么,追討加班費的時效是多久呢?接下來勞動法律網小編就為您收集了這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到您。
一、追討加班費的時效
加班費訴訟時效,適用特殊仲裁時效,勞動者在職期間或勞動關系終止后一年內提出加班工資的請求都是符合仲裁時效規定的。在勞動關系終止或解除一年之后,勞動者逾期提出加班工資主張的,才受到仲裁時效限制。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二、加班費是按最低工資計算的嗎
1、如果勞動合同有明確約定工資數額的,應當以勞動合同約定的工資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準。應當注意的是,如果勞動合同的工資項目分為“基本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應當以各項工資的總和作為基數計發加班費,不能以“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或“職務工資”單獨一項作為計算基數。
2、如果勞動合同沒有明確約定工資數額,或者合同約定不明確時,應當以實際工資作為計算基數。凡是用人單位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等都屬于實際工資,具體包括國家統計局《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中規定“工資總額”的幾個組成部分。但是應當注意一點,在以實際工資都可作為加班費計算基數時,加班費、伙食補助和勞動保護補貼等應當扣除,不能列入計算范圍。
3、在確定職工日平均工資和小時平均工資時,應當按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8]3號規定,以區別2000年版,以每月工作時間為21.75天和174小時進行折算。
4、實行計件工資的,應當以法定時間內的計件單價為加班費的計算基數。
5、加班費的計算基數低于當地當年的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以日、時最低工資標準為基數。
三、小時工加班有加班費嗎
由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制定的《關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若干規定》近日通過政府公報正式向社會公布,并于7月1日起施行。《規定》明確用人單位應為非全日制用工購買工傷保險,在法定休假日加班,應當按照不低于勞動者本人標準工資的300%支付工資。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周內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累計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24小時的用工形式。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周內平均每日工作時間超過4小時或累計一周工作時間超過24小時的,視為全日制工,不適用本規定。
用人單位應當按時足額支付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非全日制勞動者的工資標準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確定,但不得低于本市規定的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計算辦法為: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準(1+單位應當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和醫療保險費比例之和)(1+浮動系數)。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由市勞動保障部門會同市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市總工會、市總商會研究確定,報市政府批準。
從事非全日制工作的勞動者可以與一個或者一個以上用人單位建立。非全日制用工的工資支付可以按小時、日、周或月為單位結算。
現如今,絕大多數企業都執行標準工時制度,即8小時工作制。在法定工作時間就指在8小時工作之內的時間。超過8小時以外的時間,應計算為加班時間,按照相應規定應支付勞動者加班工資。
所以不難得出,小時工在一周內平均每日工作時間超過4小時或累計一周工作時間超過24小時的,視為全日制工,而全日制工是有加班費的。所以小時工根本不存在加班,因為一加班就會成為法律規定的全日制工,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不支付加班費,勞動者可收集證據依法維權。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追討加班費的時效”的詳細內容,如果還有其他不懂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勞動法律網律師!
上一篇:公司罰款不能超過工資的多少
下一篇:停工費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