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長回應《勞動合同法》是否會修正等相關問題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今天上午舉行媒體會,邀請財政部部長樓部長、部長助理許宏才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媒體提問。
媒體提問:您之前曾經提過《勞動合同法》對企業的保護十分不足,以及工資過快上漲可能會影響企業投資意愿,這也是很多臺商過去幾年一直反映的問題。《勞動合同法》當中有一些是超前的,有沒有修正的可能,應該如何修正?在工資增長和企業的合理負擔之間如何取得平衡?
樓部長:《勞動合同法》的問題,我是在兩次的學術活動中,以學術的角度講過。在企業方面和雇員方面,保護的程度是不平衡的,它所構建的用工的基本模式,是那些標準工時的模式,也不太適合于靈活用工的模式,對于在職的職工保護比較多,實際對于新入職的人,特別是低技能的體力勞動者的實際就業是帶有歧視的,我曾經做過分析,一個是沒有激勵去提高職工的高技能,因為企業如果加大了企業培訓,提高技能,而職工可以提前一個月不說什么原因就可以離開,企業為什么花錢給你提高技能呢?目前中高級技師是最為短缺的,與《勞動合同法》是有關的。一個職工如果工作不努力,企業很難對他進行處理,比如解雇,那么位置就占著,對新入職的就形成歧視。
由于剛才說到了,是標準工時制為基礎的,而不是適合于靈活用工,那些外向型的以加工貿易為主的企業,有訂單的時候,把工人招來,簽訂臨時合同,沒有訂單的時候你先做別的什么。企業是靈活用工的。但是我們是標準工時制為基礎的《勞動合同法》,使得這些企業都非常為難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給誰了呢?低技能的勞動者工作機會就少了。從產業來說,可能會因為成本上升轉向其他國家去了。那么最終損害是誰呢?損害的是勞動者,減少了就業機會。本意是保護勞動者,但可能最終損害了一些勞動者的利益,還可能導致了薪酬的過快上漲。這幾年薪酬的上漲是超過勞動生產率的,長期這樣是不可持續的。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說跟《勞動合同法》沒有關系。
至于要不要修法,怎么修,財政部是個宏觀部門、綜合部門,看到這些問題要指出來,因為會對整個經濟產生影響,財政在支出和收入方面也都受到影響,我們需要做出矯正。
上一篇:用工成本提高“不怪”勞動合同法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