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爭議調解成功率逾八成 "第一道防線"起作用
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逾八成
義務調解員成“第一道防線”
今年以來,全市勞動爭議調解室累計受理勞動爭議645宗,成功調解533宗,調解成功率達82%以上,其中義務調解員充分發揮了化解勞資糾紛“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昨日,全市勞動爭議義務調解員工作經驗交流會在鶴山舉行。
義務調解成功率高
“我是今年8月進廠的,現在要辭工,工廠說我是自動離廠,不發我9月份的人工。”10月9日,家住沙坪街鎮南新村的農佳琳女士來到沙坪街道綜治信訪維穩中心,找到在這里值班的義務調解員朱偉豪,反映一宗勞資糾紛問題。朱偉豪認真傾聽并記錄了農女士的訴求:要求七×順鞋廠支付自己9月份的人工1600元。
按照工作流程,朱偉豪受理了這宗勞動爭議,填寫了登記表,并開始組織調解事宜。通過致電鞋廠負責人,告知其相關法律法規,鞋廠負責人同意安排見面調解。10月16日,農女士和另外一名相同情況的工友順利領到了生活保障工資,一宗過去要通過勞動仲裁才能解決的勞資糾紛就這樣順利解決了。
據沙坪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所長、勞動爭議調解室主任譚偉雄介紹,今年該調解室共受理了30宗勞動爭議,主要涉及收取押金、工傷賠付、拖欠工資等勞資糾紛,成功解決27宗,成功率達9成。他說:“從已受理的勞動爭議來看,多數事實清楚、金額較小,由義務調解員調解,避開走勞動仲裁的路子,為申請人節省了寶貴的時間。”
該調解室的成功秘訣在于有一批多元化的義務調解員,人數超過20人,除了有社區、街道辦的在職人員外,還有來自司法所、派出所、團委、婦聯、廠企、行業協會和地方商會的代表。“乍一看有點亂,但勞資糾紛情況復雜,由熟悉不同行業、領域的人擔任義務調解員,調解工作自然開展得更有成效。”譚偉雄說。
不過他也坦承,曾發生過未能達成調解協議,或一方超過期限仍不履行調解協議的情況。對此,調解室有相關流程,或轉向勞動仲裁,或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確保維護有關人員的合法權益。
探索多元化調解機制
作為全省較早設立的勞動爭議調解室,沙坪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室的經驗做法既有先進性,在我市范圍內也頗具代表性,對將勞資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有著重要意義。據悉,目前全市81個鎮街、開發區已全部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共有義務調解員653名,實現鎮街一級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全覆蓋,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多方參與、部門牽頭、司法推動”的勞資糾紛化解工作體系。
對于下一階段的工作,會議總結了各區市和多位義務調解員的先進經驗,提出要進一步完善該制度,并積極探索構建多元化勞資糾紛化解機制。具體包括廣泛吸納律師、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商會和企業工會代表、異地務工人員代表、“老鄉會”中的權威人士等加入義務調解員隊伍,增加他們在隊伍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建立勞動爭議不穩定因素情報信息搜集機制,提高對勞動爭議不穩定信息的掌控能力;更好地掌握調解工作規律,改進方式方法;建立有利于義務調解員隊伍發展的激勵機制,讓義務調解員在講奉獻的同時,獲得社會認同;建立統一規范的勞動爭議調解案件檔案記錄、工作臺賬、信息報送和統計制度等。
上一篇:天津法院:勞動爭議收案量連續下降
下一篇:行業亟需源頭防控勞資糾紛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