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裁員流程是怎樣的?
企業裁員指的是企業由于經營原因大規模地單方面解除與勞動者的合同,由于企業裁員往往涉及到很多職工的利益,所以企業的裁員經常備受外界關注,同時,我國法律也對企業的裁員進行了規定,包括裁員的條件、裁員的流程、員工補償等等,就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避免企業隨意解除合同。今天,勞動法律網小編就給您介紹一下企業裁員流程。
一、企業裁員的條件
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裁員需具備法定條件。裁員條件舉證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用人單位必須有充分證據舉證證明達到法律所規定的可以裁員的條件方可裁員,不能舉證的將會被認定為違法裁員。用人單位裁員需具備的條件如下:
(1)用人單位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實踐中用人單位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裁員條件舉證相對容易,提供人民法院出具的關于重整的裁定書即可,無法院出具的重整的裁定,不能以此為由裁員。
�。ǎ玻┯萌藛挝簧a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用人單位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是目前金融危機下用人單位裁員的主要理由,適用此條件時用人單位必須舉證證明生產經營發生了困難,且是嚴重的困難,這需要對企業相關財務狀況進行舉證,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以金融危機為幌子而進行裁員,實際上生產經營并沒有受到影響,這就會讓裁員行為陷入違法解雇的風險中。
�。ǎ常┢髽I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需注意適用該條件時發生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并不能立即裁員,而是先要與勞動者變更勞動合同,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方可裁員。如果未經變更勞動合同即裁員,也屬于違法解除合同,需承擔違法解除合同的法律責任。
�。ǎ矗┢渌騽趧雍贤喠r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注意這里是“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不是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的“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客觀經濟情況”一般是指發生不可抗力或出現致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兼并、分立、合資等。
用人單位裁員之后要給被裁的職工給予相應的補償金,同時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二、企業裁員的流程
�。ǎ保┨崆埃常叭障蚬蛘呷w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裁減人員既非職工的過錯也非職工本身的原因,且裁員總會給職工在某種程度上造成生活等方面的負作用,為此,裁員前應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
�。ǎ玻┨岢霾脺p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人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的經濟補償辦法;用人單位不得裁減下列人員: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ǎ常⿲⒉脺p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ǎ矗┫虍數貏趧颖U闲姓块T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意見;
�。ǎ担┯捎萌藛挝徽焦疾脺p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并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
以上就是小編為您介紹的企業裁員流程。我們知道,企業在滿足上述四個條件之一的時候,可以進行裁員,企業裁員要按照規定的流程依法合理進行裁員工作,制定裁員方案的時候要注意聽取全體職工和勞動保障部門的意見,并且要對最終被裁掉的員工進行經濟補償,解除合同。
上一篇:企業裁員規定程序有哪些?
下一篇:企業裁員多少需要上報?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