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防范找工作被騙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少人找工作都是通過網上或者招聘軟件找工作多,例如什么“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但是這些軟件找的工作卻也不可以疏忽大意,因為也會被騙。那么要如何防范找工作被騙呢?
一、案例:智聯找工作被騙12萬
“本想著新年有個新開始,趁著過年換份工作,沒料到最終被騙了12萬,這年也沒過好。”市民張女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去年年底,她看到智聯招聘網站上有一家名為“北京明發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單位正在招聘文案策劃,見單位待遇優厚還包吃包住,自己又符合求職要求,張女士便投放了簡歷。“在智聯網頁上會有一個反饋率,這家公司當時被標注的反饋率是100%,我心想處理這么及時,再加上得知智聯對企業認證一直把控嚴格,覺得挺靠譜。”
投簡歷不久后,張女士就接到了面試通知。據張女士回憶,去年12月23日,她來到大興區明發雅苑小區報到,此后“工作人員”帶張女士多次進出影視拍攝基地,張女士見進出基地無人阻撓,便漸漸放下戒心,加之求職心切,此后便接連被以“換宿舍”、“買煙托關系”、“保轉正”等說辭,共向5人以消費、轉賬及現金支付的形式支出共計120682元。
直至今年2月份,張女士才發現“北京明發時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原地址已人去樓空,之前與之有過聯系的“工作人員”也徹底失聯。更令張女士沒想到的是,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上,竟查不到關于該公司任何注冊信息。目前,張女士已向警方報案,北京市公安局大興分局也以刑事詐騙案立案偵查。
二、防范技巧:正規公司入職不會先交費
網聘平臺銷售人員“夸下海口”承諾可以先付錢后審核與利益驅使有關。“這就有點像前陣子曝光的外賣平臺對餐館審核不嚴格的情況一樣,可能作為平臺銷售,有時候會考慮到先收服務費,或者追求一個數量,就放松了對企業的核查。但其實出于負責的態度,銷售人員都應該告知企業補全證件的時間期限。”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由于網聘平臺對員工管理不當,員工一味追求銷售業績造成的。
對于網上招聘信息要仔細甄別網絡上的招聘信息,特別是一些來歷不明的小網站、人員情況復雜的各種論壇上的信息,不要盲目輕信,要抱著謹慎態度,對 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多審視幾遍,細心查找其中是否存有漏洞。任何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風險金、報名費、培訓費等行為都屬非法行為。招聘單位培訓本單位職工,也不準收取培訓費。求職者遇此類情況,要堅決拒交,并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實地應聘過程中要善于分析、隨機應變一些犯罪嫌疑人盡管精心設置騙局,但只要求職者提高警惕,善于從蛛絲馬跡中捕捉可疑情況,往往能夠及時收住腳。
如果看中了“時間久遠”的一個職位,要先打電話詢問企業是不是已經招滿。同時還可以在投簡歷前,通過自己應聘單位所在城市的熟人或者工商部門、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去打聽這家單位的狀況、核實單位的真實性。復試時,要通過各種渠道對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以摸清應聘單位的發展前景。簽訂《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或者勞動合同時,一定要注明雙方談妥的福利、保險、食宿條件等,這樣在產生糾紛時就不會空口無憑了。
作為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應時刻提高警惕,“在正規公司入職,都不應該是直接交費。一部分求職者可能是初入社會還年輕,對這方面意識還很薄弱。除了平臺、工商的監管,求職者也應當保持清醒,發現蹊蹺多詢問查看,以避免求職過程中被不法分子鉆了空子,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上一篇:勞動者辭職要注意什么問題?
下一篇:任性跳槽前,了解這四點不吃虧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