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陷阱:境外就業待遇好
部分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商務咨詢公司等社會中介機構發布的工作地點為”境外“的招聘信息后,向勞動保障部門求證這些招聘信息的真實性。專家提醒求職者,要小心被一些中介機構利用”境外就業“的美麗謊言蒙蔽了雙眼,應聘這類招聘信息時應當格外留心,要確定信息發布機構是否具有”境外就業中介經營“的相關資質,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案例:
今年8月,轟動上海的南匯女工被困南非事件就是黑心中介惹的禍。受害者之一方小姐說,她出國前向中介交了3.7萬元人民幣的”勞務費“,可回來時,廠主只還給她1.17萬蘭特(約合1.5萬元人民幣),加上警民中心資助的1000蘭特,總共也只有1.65萬元人民幣,損失了一大半。其他女工的情況也是一樣。而在她打工的8個月里,只出去過兩次,其他時間都在廠里打工。每天早上7點起來,一直做到晚上10點,幾乎天天如此。方小姐說:“那里簡直就是一個監獄。雖然警民中心一直督促廠主,可這個老板太黑心,總有借口不還我們錢。”
專家建議:
目前非法境外就業中介主要有以下類型:一是以出境旅游和商務簽證代替務工簽證,出境就業者沒有工作許可證,相當于”打黑工“;二是無照經營的境外就業中介;三是無視任何限制收取高額中介費;四是非法中介機構無視廣告法和有關勞動保障法規,亂發假廣告,吹噓境外就業能掙到高額報酬;五是非法境外就業中介機構為謀取經濟利益什么單子都接。
求職者在應聘工作地點為境外的招聘信息時,要避免上當受騙。主要方法有:一是要看中介機構是否持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境外就業中介經營許可證》,這些中介機構的名稱、住所和聯系方式可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及其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網站上查詢(目前上海僅有24家中介機構有此資質),并且應出示出境就業國勞工部門批準的招用外籍工人的證書文件;二是中介費一般不高于月工資;三是出境就業人員從事勞動合同之外的任何工作都是非法的,因此與國外雇主簽訂勞動合同時要對勞動合同的內容進行確認,勞動合同內容應當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食宿條件、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及勞動爭議處理、違約責任等條款。
上一篇:年后求職陷阱多:廣告噱頭騙騙人
下一篇:求職陷阱:試用期陷阱又添新花樣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