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寧區建首家社區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室
東方網11月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道,在和單位發生糾紛前,已經有人出面調解、化解不和,避免了一場場原本可能會發生的矛盾。在長寧區華陽街道,最近新添了全區第一家社區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室,將勞動保障延伸到社區,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幫找工作并跟蹤援助
華陽街道勞動與社會保障事務所所長金幗敏是一名老黨員,她和同事們籌建了全區首家社區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室。隸屬華陽的工業服務社有三四百人,其中不少都是政府托底的40后、50后人員,就業較為困難,勞資糾紛也比較多。前一陣,有一名刑滿釋放人員通過社區的幫助,進了一家物業公司任保安。但很快就被解聘了,對此他十分氣憤,常常跑去原公司吵。 “得知這一消息后,我們立刻跑了幾次,發現原來他在上夜班期間睡著了,遭業主投訴而被炒。 ”金幗敏說。
在不斷調解雙方矛盾的同時,金幗敏和同事們認為,該人員仍有較強的就業欲望,因此又開始為他物色各種面試機會。通過崗前重點指導,在幾次牽線搭橋后,為其尋獲了一個新的物業職位。 “此后我們還將崗中跟蹤關心,每年還要進行崗后就業援助跟蹤,防止再度發生矛盾。 ”
老黨員主動引導化解矛盾
工作室的方針是 “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負責人岳海俊也是一名老黨員,在工作中,他積極發揮黨員引領作用,一次次主動將矛盾化解在萌芽階段。
岳海俊這幾天剛處理好的一個事件是一名員工對勞務派遣區域的不滿。此前,該員工和勞務派遣公司簽約,去靜安區一大型專賣店任營業員。但兩年多后,由于公司的人事安排,這名員工被派往寶山區。 “離家這么遠,這名員工表示不同意,并拿出當初簽署的勞動合同,認為對方違約。 ”
岳海俊立即上門了解情況,協調了三次后,雙方皆大歡喜。 “我對公司說,按照合同你們的做法的確欠妥,調整崗位必須征求員工本人的意見。 ”岳海俊提出兩條解決方案供參考,一是恢復員工的原工作崗位,二是仍派該員工往寶山工作,但公司給予一定的補助費。最后,雙方決定采用第二條方案,勞務派遣公司還在岳海俊的提議下,同意在發生糾紛的這段時間內仍結算工資給這名員工。
“三診法”調解勞動爭議
金幗敏告訴記者,他們對工作提出了“三診法”。一是“坐診”調解,由街道社區調解員進行坐診,適用于一般矛盾糾紛的調解。二是 “出診”調解,根據矛盾糾紛的具體情況,由工作室派遣社區調解員到用工單位進行調解。三是“會診”調解,遇到重大、疑難、復雜的矛盾糾紛則由區仲裁院聯合工作室進行調解,特別重大、疑難、復雜的矛盾糾紛則提交區仲裁院進行“會診”。
社區勞動爭議預防調解工作室主要受理:一是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二是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三是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四是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五是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作者:龔星
下一篇:南京勞動官司逾半化解在基層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