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不歸的民工是對企業的反擊
春節過后,各地媒體爭相報道當地缺工的新聞屢見不鮮,已占全國農民工總數七成左右的新生代農民工遲遲不歸,也許是原因之一。為什么民工們不慌不忙的拖延著回崗時間呢?
“離過年還有半個月,在廣東打工的兒子就早早回來了。如今都快出正月了,這小子才磨磨嘰嘰踏上返崗路。要是放在我們打工那年頭,早就被工廠除名了。”2月27日,駐馬店驛城區胡廟鄉的村民老高把兒子送上長途大巴,才長長出了一口氣。
近日,記者在駐馬店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看到,三五成群的青年農民工正懶洋洋地準備出行。來自上蔡縣的農民工孫彬告訴記者,反正現在工作也好找,一年才回來一趟,不想走那么早。再說春運期間人流太擠,如今輕松回去,何樂而不為。“老板都打幾次電話催我們回去了,不是不給老板面子,是俺和女朋友好不容易見次面,老板又不負責俺的親事。”青年農民工小張樂呵呵地對記者說。“不管那么多了,終身大事要緊。回去后老板不要的話,俺再重新找工作。”
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的上蔡縣今年缺工也很嚴重。2月28日,駐馬店市針織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企業的生產線仍運行不到一半,訂單多、時間緊、任務重,令企業管理層急得團團轉。年前在此打工的工人,他們也都作了登記,而且在節后逐個打電話,用經濟刺激和情感聯絡的方法動員工人早日回廠工作,可惜效果不明顯。“招工招不來,去年在廠工作的年輕人又不知是去了外地務工,還是晚些時候回來,真讓人著急!”這位負責人如是說。
對此,該市人力資源輸出中心的張國選主任認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搬遷到了內地,農民工的選擇空間更大,甚至在家門口就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因此一些地區缺工是遲早的事。另外,長期以來,一些企業不和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讓農民工感到自己只不過是一名臨時工,因此也沒把企業當做自己固定不變的工作崗位,產生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想法。從另一角度講,缺工現象也是一些無視農民工權益的企業自釀的惡果。
上一篇:沈陽基金會推七項愛心活動溫暖職工
下一篇:貴州今年將加大對法官的培訓力度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