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扣工資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大部人工作是為了賺錢養家,所以工資是很重要的,如果無緣無故被扣工資是很不爽的一件事情。工資是用人單位給于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無特殊原因,用人單位不得克扣工資。但是在有些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依扣勞動者工資?用人單位扣工資有什么原則,用人單位扣工資最多能扣多少呢,下面勞動法律網小編為您詳細介紹關于扣工資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一、用人單位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扣員工工資?
在《勞動合同法》中,用人單位扣減工資有了統一規定,四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合法扣減職工工資,并明確扣減的額度限制。
1、職工因個人主觀原因沒有完成生產任務,并非身體問題等所致,單位可扣減其工資。扣后工資不能低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
2、職工違反勞動紀律,并造成單位損失時。單位因此扣減工資,每月扣減比例必須小于該職工月工資的20%。
3、職工請事假,按照缺勤一天扣一天的工資計算。
4、職工請病假,按照病假工資發放,可以扣減其績效或生產性獎勵等。
二、用人單位扣工資應遵循哪些原則?
用人單位扣減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根據上述法律規定應當遵循三個原則:
1、實際損失賠償原則;
2、充分舉證原則;
3、分階段扣減原則。
其中涉及到的實際損失賠償原則和充分舉證原則是指用人單位不能僅以勞動者存在過錯致使企業本身受到損失或者可能遭受損失為由扣減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而是需要舉證證明因勞動者的過錯致使用人單位遭受了什么損失(損失項目),多大損失(損失數額),用人單位應當對上述兩個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否則用人單位的克扣工資行為即違反法律規定,缺乏法律依據,應予撤銷。
三、用人單位扣工資,最多能扣多少?
《關于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16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二十。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據此,勞動者在工作中損壞物品,如果是因其本人的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從其工資中扣除賠償額,但每月扣除的數額以不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為限,以保證該扣除不影響勞動者本人的基本生活。
通過上文勞動法律網小編對于關于扣工資法律是如何規定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用人單位扣除勞動者工資應該遵循充分舉證原則、實際損失賠償原則等。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扣工資的情形并不多,最常見的的就是勞動者請假,用人單位會根據天數扣減工資。如果您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歡迎咨詢勞動法律網律師。
上一篇:工作不滿一年有年終獎嗎?
下一篇:雙倍工資如何計算
無需注冊 快速免費咨詢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